部门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信息动态
部门动态

【大家谈】化学学科博士点培育思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6-08 08:58 浏览次数:


 

不断加强内涵建设,全力提升办学水平,早日实现博士授予单位建设目标,是一代代温大人的夙愿,是900万温州人民的殷切期盼,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2017年,我校被列为浙江省博士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开启了我校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学校官网特别推出“‘升博’行动”专栏,报道扎实推进申博行动的各项举措,展示各学科建设发展成就,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589



化学学科博士点培育思路

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院长 王舜

 

 

温州大学化学学科是省“十一五”、“十二五”重中之重学科以及浙江省“十三五”一流学科(A类),2013年起连续六年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学科基础较好:

学科建有化学一级硕士学位点与省化学优势专业。化学学科2010年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凝练了包括物理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四个二级优势学科方向和纳米材料化学1个特色学科方向。省化学一流学科的建设促进了化学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硕士点的发展,2016年化学专业入选浙江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和温州大学国际化专业,2017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获批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科拥有一支优质的师资队伍。目前,化学一级学科教师72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25人、博士61人(占85%)。教师队伍中拥有包括1名双聘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特聘教授、1名国家杰青、7名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等各类省级以上人才50余人次。拥有硕士生导师61人、博士生导师6人。建有浙江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与浙大联合)、浙江省教育厅创新团队和温州市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各1支。

学科拥有良好的产学研平台建有中国轻工业制笔材料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皮革行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省皮革工程重点实验室、浙江省碳材料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温州大学新材料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多个产学研平台。近五年,承担了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等100余项,新增经费4000余万,发表SCI论文700余篇,包括国际顶级刊物如Nature Commun. JACS、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等IF>5.0的论文150多篇,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60余项。获省部级科研奖4项。

学科助力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学院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方针,制订了一系列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如《进一步加强学生考硕考博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关于“挑战杯”及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奖励办法》、《华峰院长奖评选及奖金管理办法》等制度和措施,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5年,应历届考取研究生300余人,博士生90余人,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95%以上,学生获新苗计划62项,全国挑战杯二等奖3项等奖项。

学科助推学术交流,校校、校地合作不断深入。学院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主办或共同主办、承办了一系列有特色和影响的国内、国际学术研讨会,如“核磁共振新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及前沿”中德双边研讨会、全国催化大会、国际储能材料大会以及一年一度的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委“之江科学论坛”暨温州大学化材学院“瓯江高端学术论坛”等活动。同时,积极推进并达成了与深圳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美国凯斯西储大学、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等联合培养海外博士生和国内外博士后研究人员。以省一流学科为支撑,在浙南科技城、瓯海建立了产业研究院,在校产教融合大楼建立了先进材料产教融合中心。

目前,化学学科面临着“学科团队优势、学科特色亟待加强”“高端人才数量不足”“科研、教学研究的深度不够”等问题与挑战。针对存在的现状,将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大力推进化学学科建设。

一是加大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针对性地引进和培育学科带头人、学科方向带头人以及海内外优秀博士。

充分利用国家、省、市和学校人才政策,以浙江省化学一流学科以及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校地产业研究院等平台为依托,围绕学科方向,多渠道引进高层次人才(国家级人才、博导教授、海内外优秀博士等);实施博导培育计划,联合国内外高校,争取更多的化学学科优秀教师获得博士生导师资格,并联合指导博士生的毕业论文,提升师资队伍中的博导比例;积极实施“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基金委优青、国家杰青、卓越创业人才以及国际化卓越教师培育计划”,促进青年人才脱颖而出。

目标是到2020年,引进符合博士点申报要求的学科带头人1人,引进学科方向带头人3人,引进海内外优秀博士8-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达到90%,学科队伍达到升博要求。

二是启动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和高水平团队的培育计划

促进学科内涵建设,选择基础扎实、实力雄厚的项目进行科学规划,实施大项目、大平台、大成果和大团队的培育计划,争取更多高级别奖项落地;加大高影响力学术论文奖励力度,促进高水平论文的产出。

目标是到2020年,获国家级项目25项以上、省部级科研项目25项以上、国外或国际组织资助项目2项以上,力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1-2项,争取新增国际合作科研平台1个、争取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1个、争取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工程中心/省部级国际合作基地(引智基地)1个,争取获省部级教学科研成果一等奖及以上1-2项。

三是加大柔性引进海外知名学者,进一步扩大与国内外名校联合培养博士和博士后的规模,提升学科ESI排名及学科国际影响力。

以联合培养和国际化战略为推手,强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继续推进与美国SUNY Buffallo、凯斯西储大学、George Tech.、加拿大滑铁卢大学、Windsor大学、澳大利亚Deakin大学、Wollongong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等的国际合作,联合培养硕士、博士和博士后。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国内外优秀博士来学校开展科研工作。进一步加强化学一级硕士点的建设,使化学硕士点达到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要求。

目标是到2020年,柔性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10人,联合培养博士、博士后20人以上。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改善合作环境,通过协同合作和国际化助力,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升ESI排名及学科影响力,使化学硕士点达到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要求。